农历初三一大早,老潘和夫人就下了玉米地。要说下地看庄稼,本来不足为奇,可对于老潘来说却不一般。潘金豹是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教授,家在北京,可他已有十一年没有回北京过春节了。也从来没有和老伴在三亚过年。
以前,别人听说老潘在三亚好不羡慕,都鼓捣他老伴去三亚玩。可老伴心里清楚,春节前后是老潘最忙的时候。老潘之所以要在海南南繁基地坚持十多年,就是为了利用每年一二月份三亚的特有气候,在南繁基地搞青贮玉米繁种。可今年不一样了,他已经育成了四个品种,已经有了收获,为此,他特地让老伴来三亚和他一起过年,一起品尝他们的成果。
腊月二十九,老伴来到了三亚,一看老潘黑黑瘦瘦的,心里咯噔一下。大年初三,老潘说要下地看看玉米,老伴就坚持要和他一起去。
老潘是全国搞青贮玉米第一人,喂牲口的玉米许多人不搞,就觉得没什么搞头。可老潘搞!“要把牛羊的比重由目前的9.4%提高到20%以上,用玉米秸秆营养品质下降,适口性降低,会影响牛、羊对玉米秸秆的摄入量和消化率。最好的办法是发展青贮玉米饲料。”
在三亚南繁基地,每过五六天就要到地里看看玉米的长势。老潘说这叫田间调查。看看有没有病斑,果穗是大是小,是不是饱满,株型是高是低,农艺性状怎样,抗病怎样,会不会倒伏?除了看,还要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。夫妻二人在地里,就这样一呆就是一天。
北方还是冰天雪地,三亚却是和风伴着艳阳,也就是22摄氏度左右,可夫妻俩已是微微出汗了。
在三亚的播种和收获季节与北京不一样,这里日照时间长,十一月播种,三月就收获,也就是这些日子,最适宜授粉、繁种。因此,许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人员都把繁种基地建在了海南,在三亚的郊外,一块块玉米、棉花、水稻、蔬菜地块,都标上了各个科研单位的名称,有的还建起了小楼。怪不得前十年,有些有眼力的科研人员下手得早,就在这里买了房子,再来三亚搞南繁,就不用租人家的房子了。可老潘的脑子不活,搞起科研来有些一根筋,以前就没有想到这个,待到缓过劲来,这房价就涨了几十倍了。
老潘一直是租人家便宜的民房,他已然感到知足了。按老潘的想法,有张床睡就行了,关键是吃。常常是有一顿没一顿的。这一下老伴来了,吃的问题算是解决了。老潘心满意足。可老伴发愁了,过完年我就走了,老潘的吃饭又会是什么样呢。
http://digitalpaper.stdaily.com:81/kjrb/html/2011-02/09/content_91050.htm?div=-1